把洗衣机放在阳台上,和一条河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会造成雨污不分流,因为阳台上的一般为雨水管道,走雨水管,而厨卫排水是污水,应走污水管。”对于这个存在于不少家庭中的小例子,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岳平曾多次提起,他说,流入雨水管道的水会直排入河,而流入污水管道的水,才能被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
这是细节,但治理黑臭水体,确实需要“抠细节”:截污要截得干净利索,哪怕只是一家一户的污水量;污染水体要如何恢复自身的“生命力”;“河长”要实时掌握所管辖的河流水体情况……从截流并网、雨污分流到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我省治理城镇内河(湖)水污染从1.0版逐渐向2.0版转变,真正为河道增强“体质”。
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
从去年7月份开始,王福程在村边的黄龙岭小溪旁,就发现多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集装箱”。一开始,这位澄迈县金江镇沟边村村民并不明白这个方盒子有什么用处,“上面写着‘污水治理特种兵’,听说是用来处理生活脏水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移动式污水处理站,是澄迈用于治理河流污染问题所应用的环保技术装备。
黄龙岭小溪是我省重点整治的64个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之一。截至目前,我省已对46个污染水体开展治理工作,现在已有27个污染水体达到治理目标。
为河流“清肠道”,是治理黑臭水体的关键一步。而这一步的“细节”在于清淤和截污,截住哪怕只是一家一户的污水量。
通过移动式污水处理站,王福程家以及左邻右舍的生活污水,被接入处理站进水口,经沉淀、厌氧、悬浮滤料生物膜等工序,就地进行处理,达到水质要求后再进行排放,从根源上解决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问题。
治水从1.0版向2.0版转变
河道截污、清淤之后,怎样增强河道的“体质”,让它更有生命力?通过生物治理、恢复修复水生态系统成为黑臭河道整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东岸湿地公园其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治理三亚东河的水污染,以生态治水、水岸共治的方法,充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从而使水环境可以长期得到改善。”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助理调研员邓新兵说,东岸湿地公园周围原来是三亚东河上游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生活污水、农业畜禽养殖废水直接排放,水面漂浮垃圾不少。
可现在的三亚东岸湿地公园已经大不一样:被水环绕的生态岛上立着小叶榕,美人蕉、鸢尾依在水生植物框架上生长,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浮水植物散落其间,绿得层层叠叠,仔细看,还能发现鸟儿和多种生物在这汪水域中驻足逗留的身影……
这是水体呈现出生命力的“细节”。
有业内专家指出,截污清淤、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遏制偷排直排等方式可以迅速见到效果,也可以说是治水的1.0版本,但稳定和进一步改善效果就需要因地制宜实施生态护坡护岸、生态浮岛、水生植物和水生生物重构等生态工程,实施活水流畅和水网动力补水工程,逐步恢复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这是治水的2.0版本,而且过程更加漫长。
全面落实“河长制”
“鸭尾溪治理后,味道消了,周末有一些市民都去溪边垂钓游玩了。”家住海甸岛六东路的陈洋告诉记者,他觉得鸭尾溪有了小变化。
听到这样的评价,鸭尾溪的“河长”杨柳芳也觉得很高兴。
2015年,我省出台《海南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负责人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确保到2018年,治理范围内河流段消除劣Ⅴ类水体,力争达Ⅳ类及以上水质,实现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全省城镇内河(湖)水环境质量总体明显改善。
方案落实后,各市县“河长”坚持以源头治理为核心,从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采砂秩序规范整治、无序养殖治理、湿地保护等8个方面深入推进,对全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实施集中专项治理。
走访鸭尾溪、美舍河、黄龙岭小溪、南茶河等多条城镇内河(湖),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河道边会立着一块块蓝底白字的公告牌,牌上清楚写着相应的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治理要求、河长、联系电话等信息。
“推进‘河长制’管理公开化,是为了使‘河长’职责能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省水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防止出现所留“河长”电话无人接听等情况,避免“河长制”落实走样,目前《海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意见稿正在修订中,初步确定到2017年全省要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实现全省河长制全覆盖。
下一篇:十堰上收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