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水质检测仪是自来水厂、饮用水监测、环保现场常用设备。精准校准关系到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合规性,直接影响水质安全。
核心提示: 标准溶液配制、比色皿清洁、环境稳定性是影响校准精度的关键。
标准溶液配制:使用电子天平与高精度移液器,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配制后≤4 h
比色皿清洁:内外壁无指纹、无划痕、无沉淀;使用超纯水冲洗,并用镜头纸轻拭。
环境条件控制:仪器操作室温 20–25 ℃
核心提示: 零点偏移会导致系统误差,必须保证空白基线稳定。
零点漂移原因及解决方案
水样浑浊或残留物导致基线偏高,解决方案:选用 ≥18MΩ·cm 超纯水,过滤后使用。
比色皿未填满或存留气泡造成光路截断,解决方案:液面平齐刻度线,排除气泡后测量。
操作顺序错误使仪器自动基线重置,解决方案:严格“空白→标准→样品”流程,30–60s 内完成测量。
核心提示: 多点校准验证线性,排除配制误差。
多浓度标准曲线建设
建议至少 3 个浓度点(0.2、0.5、1.0mg/L),并绘制吸光度 vs. 浓度曲线,确保 R²≥0.995。
防止配制误差
移液器预冲洗,避免气泡与残液;每个浓度点平行测定 3 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2%。
光谱校准
每年或累计运行2000h 后送检光栅/滤光片,并确保检测波长在范围内。
核心提示: 控制浊度与色度干扰,严格时间窗口。
对于浊度 >10NTU 的水样,建议先做预过滤或加入白板参比以去除基色干扰。
显色反应必须在 2–3min 时间窗口内完成,使用秒表或仪器定时功能,确保“加试剂→摇匀→定时→测量”一致。
同一样品至少测三次,计算 RSD≤3%,以验证重复性。
核心提示: 定期维护可显著减少系统漂移与故障停机。
光源强度检查:每月利用仪器自检或光度计测量,若光强不足及时更换灯源。
电路与接插件维护:每季度检查线缆与 PCB 板,确保无松动、无氧化、无异常发热。
软件固件升级后:务必执行完整“零点+斜率”校准,并记录固件版本与校准结果。
精准、稳定的校准流程不仅是保证余氯检测仪测量准确性的基础,更是水质安全监管和合规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前期准备到日常维护的全流程管控,持续跟踪校准档案和运行日志,不断优化标准溶液配制、环境控制与仪器维护方案,即可在水质检测领域保持领先优势,为饮用水安全和环保监测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