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威海市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情况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威海市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并位居全省前列,成功争创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两项殊荣的地级市。另外,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保持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指数首次位居全省第一,声环境、土壤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均保持较好状况。
“气质”连续4年“达标”
未出现酸雨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希海介绍,2019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稳居全省第一位。
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值、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全市城市降水pH年均值范围在6.08至6.86之间,未出现酸雨。
据介绍,至2019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成为唯一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级市,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我市积极寻标对标,逐个区市、逐个指标、逐月制定治理计划。另外,狠抓扬尘、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重污染天气应对“四个关键问题”。创新开展扬尘整治航空巡查,采用无人机排查各类施工工地和裸露土地、渣土堆;实施常态化路检路查和停放地检查,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创新开展大气物联网移动车载监测,实现精准化、精细化治理;组织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专项整治,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细化企业Ⅰ、Ⅱ、Ⅲ级减排措施,加大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减排措施指导力度;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除将城市建成区全部划为“禁燃区”外,将文登区和市区城郊镇、重点镇镇区纳入“禁燃区”范围,严格控制燃煤污染等。
水环境跃居全省第一
水源地水质百分百达标
王希海介绍,全市4条国控河流、主要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水环境质量指数首次居全省第一位。
全市13条主要河流共设13个市控以上考核水质监测断面,其中8个断面水质优于或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5个断面水质达到IV类标准。
全市12个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状态。崮山水库、所前泊水库、郭格庄水库、武林水库、米山水库、坤龙水库、后龙河水库、逍遥水库、湾头水库、纸坊水库、龙角山水库和乳山河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据悉,为持续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我市组织完成了年度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和全市农村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开展了12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2019年度市级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黑臭水体治理;落实“查、测、溯、治”要求,并将范围扩大到主要河流以及饮用水水源地,加强海域环境综合治理。
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
将狠抓9项任务
除了空气和水,土壤、声、辐射和生态环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重要。
2019年,我市典型农村周边基本农田、周边园地、周边居民区土壤基本项目监测值低于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低;在声环境方面,2019年全市区域声环境均达到声环境相应功能区标准;在辐射环境方面,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另外,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79,全省最好,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要求。
2019年,我市成功争创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两项殊荣的地级市。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方面,我市突出威海特色,在完成国家方案部署的全面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趋零增长、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全过程安全管控4项共性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和旅游绿色发展2项个性目标,建立了“4+2”试点模式。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6个工作专班、N个责任单位的“1+6+N”工作体系,形成了高位推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继续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下一步,我市将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推进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狠抓臭氧治理、狠抓农村污水处理、狠抓排污口整治、狠抓环保督察整改、强化移动源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执法能力水平等9项重点任务上。”王希海表示。